多批次食用油再现致癌成分?提醒:3种油或有致癌风险

我国菜式多样,美食享誉全球,但也因此成为了“吃油大户”。

央视曾做过一档节目,中国粮油学会首席专家曾表示,我国每年平均要消耗4071万吨食用油,以14亿人为基数,也就是说人均消耗量在29.1公斤,远远超过世界人均食用油均值。

要知道吃油太多也有健康风险,今天我们就来盘一盘食用油那些事。

一、中国人油吃得太多了,真的很危险

江南大学学者在《营养素》期刊上曾发布过一篇相关研究,在分析了1990-2019年间的国人食用油摄入与心血管病情况数据后发现,我国国民食用油摄入量大幅增长,植物油从90年5.74公斤到19年代的25.84公斤,而动物油消耗量更是从8.27公斤升到20.56公斤。

研究认为,油脂摄入量的增加对心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存在较强的线性关联。

除此之外,多吃油还会有什么影响?

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段洪刚解释,油吃多了还会导致饱和脂肪酸以及胆固醇摄入过度,影响血脂水平,增加动脉粥样硬化风险,而且油摄入量增加还会肠道菌群变化,增加肠道病变风险。

一项发表在《心脏》上的研究还发现食用过多油炸食品,还会给心脏增加负担,诱发心脏病、中风等严重心血管疾病。

除了这些大家熟知的危害之外,高油脂饮食甚至对男性生育力有一定影响,2016年一项针对男性不孕不育的调查中,发现长期的高脂饮食会导致男性精液质量降低,精子存活率从正常的59.5%降到41.56%。

二、这种常见植物油,竟会加速癌症转移风险?

植物油如今也是常见的食用油之一,但最近却有传言称棕榈油饱和脂肪多,多吃还可能增加癌症转移风险,这是怎么回事?

棕榈油其实是棕榈果中榨出来的油,在非洲和东南亚地区有着非常久远的食用历史,作为全球使用量最大的3种植物油之一,它还常用于食品加工、日化、化妆品等领域。

关于棕榈油“促进癌症转移”这一说法其实是从西班牙一位科学家研究中来的,当时科学家为了观察脂肪酸摄入对癌细胞的影响,最后发现喂养棕榈油的肿瘤小鼠,体内癌细胞竟然出现了更强的转移能力。

对此,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副研究馆员阮光锋表示这些说法其实夸大了棕榈油的危害。虽然实验直观的呈现了棕榈油的促进癌症转移效果,但这个研究还属于动物实验阶段,不能说明人体实验有同样效果,加上实验还存在很多变量,结果也非常初级,因此不用过分焦虑。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棕榈油确实含有丰富的饱和脂肪酸,对人体健康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多吃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但棕榈油这种油脂还含有生育三烯酚、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建议每天饱和脂肪摄入不超过总脂肪摄入量的10%。

三、大量“食用油”被检测出致癌物?还能吃吗?

去年5月23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8批食品检验不合格名单,其中一批胡麻油查出含有超过国家安全标准4倍之上的苯并芘。

2022年,山东省济宁市市场监管局公布的14批次抽检不合格食物总,2款花生油被查出超标的黄曲霉素,最终被下架。

其实类似新闻还真不少,其中食用油最常见的问题莫过于这3个物质:

黄曲霉素,一种超强的致癌物质,一旦食用油中出现这种物质,加上长期摄入,很可以导致严重肝损伤,诱发肝病甚至肝癌风险。

酸价,也就是食用油中游离脂肪酸含量,引起酸价变高的原因往往和食用油保存不当,质量变差以及过度加热等原因有关,

苯并芘,食用油生产品质不过关或者加工不当情况下也会导致食用油携带苯并芘,长期摄入可能造成致癌、中毒得过风险。

因此,食用油加工过程一定要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指标,从源头抓起,强化对食用油各个生产环节进行监测,同时选购的时候更要选择有品牌背书,质量有保障的食用油产品,避免相关致癌风险。

四、 真正需要引起警惕的是这3种油

其实食用油安全问题不是动物油也不是植物油,而是以下3种油:

1、开封太久的油

很多人以为只要食用油还在保质期内,即使开封再久也可以吃,但其实食用油开封长期没吃完,里面的油脂会和空气接触产生氧化反应,生成一些微生物或者黄曲霉毒素,摄入过多还可能导致一系列副作用甚至危及生命。

2、小作坊土榨油

虽然取材花生,无防腐剂添加,但自榨油也有风险,比如原材料安全无法保证,一旦花生质量不好,或者已经霉变,土法制作出来后的食用油可能黄曲霉素超标,要知道这种物质可是严重的致癌物。

3、反复使用的油

很多家庭习惯食用油炸完东西都继续炒菜,但这样反复煎炸的又会产生一些如苯并芘、丙烯酰胺、杂环胺等致癌物,加上食用油反复使用还会产生大量反式脂肪酸,吃多了容易肥胖还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和痴呆风险。

总的来说,食用油安全问题还是可控的,注意日常选购一定要认准正规渠道,另外使用过程中也要注意开封后尽快用完,不要吃复炸油,才能有效减少食用油健康风险。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