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响,蟹脚痒。其实痒的不是蟹脚,是那颗吃货的心。
看到这样满膏满黄的螃蟹,谁能不动心?
每到10,11月份,备孕群里就会常常出现这样的大螃蟹,但大家不是为了晒美味,而是带着满满的疑惑:
“怀孕了还能吃螃蟹吗?”
毕竟孕期禁忌里,“孕妇不能吃螃蟹”一定稳居前三。
不仅电视剧里这样演,新闻标题也这样写。
河南一位35岁的孕妈,怀孕3个月时一次吃了6只螃蟹,当天晚上就出现腹痛拉肚子,随即被送往医院,遗憾的是胎儿最终没有保住。
低头一看手里的螃蟹,到底是丢掉还是吃掉?
孕妇能不能吃螃蟹?今天橄榄树生命小橄榄就和大家好好聊一聊。
1、怀孕后能不能吃螃蟹?能!但有前提条件。
首先来看看蟹肉的营养成分:蟹肉属于高蛋白质低脂肪的食物,还有较多的钙、磷、铁、维生素等物质。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在2017年为备孕女性、孕妇、哺乳期女性以及2岁以上儿童等列出的可选择最佳食物名单中,就包含了螃蟹。(在这份报告中将鱼虾蟹贝类统称为鱼)
螃蟹营养成分虽高,但属于有过敏风险的食物,在食用前还是要看看自己的身体条件是否适合:
如是不是第一次吃螃蟹?
有没有鱼虾过敏历史?
胃肠耐受性是否因为怀孕有所改变?
是否有尿酸高或痛风症状?
是否有高血压、高血脂等高危情况?
如果以上答案都是“否”。且螃蟹新鲜卫生(绝对不能吃死蟹,刚刚死了1秒也不行),蒸熟煮透(不吃生蟹),适量吃一些是没有问题的。
但凡有一个答案是“是”,或者模棱两可,或者心理上会有任何负担,那这螃蟹咱们今年就不吃了,来日方长。
2、吃螃蟹会流产吗?看到这里,肯定还会有人问:
那为什么有的人吃了螃蟹就流产呢?
吃螃蟹后流产,不代表就是螃蟹导致的流产!
流产的原因很复杂,包括胚胎染色体异常、母亲患全身性疾病、内分泌失调、子宫解剖异常、强烈心理刺激、躯体刺激(如外伤)、吸烟酗酒、免疫功能异常、精子异常等。
简略分析“怀孕3个月,连吃6只螃蟹后流产”新闻中的情况,可能的原因有:
(1)自然流产
发生在妊娠12周前称为早期流产,主要包括生化妊娠、空孕囊、胚胎突然停止发育、胚胎或胎儿死亡以及胚胎及其附属物排出等。如果胚胎本身质量不好,就可能被优胜略汰。
流产还与年龄有一定关系。25-29岁女性的流产风险最低,30岁以后迅速上升,45岁及以上的流产风险达到53%。
(2)食用过量
中国孕期妇女膳食宝塔要求:孕早期、孕中期每天吃50~75g水产品;孕晚期每天吃75~100g水产品。
一只3-4两的大闸蟹,可食用部分大约有50g,孕期每天吃1-2只就够了。
而且,蟹黄中的脂肪和胆固醇含量比较高,吃多了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即使是健康的成年人,一次性大量食用都不利于消化。
如果孕妈原本胃肠功能弱、消化功能不好或有肠胃炎等,又或者有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胆囊炎、脂肪肝等疾病,一次性大量吃螃蟹,很容易引起身体不适。
(3)螃蟹质量不好或没煮熟
如果孕妇本人对螃蟹过敏,或者螃蟹不新鲜、没煮熟等情况,食用后可能导致过敏或急性肠胃炎,从而引起拉肚子、腹痛。腹痛极易引发宫缩,严重的会导致流产、早产等情况。
目前,并没有任何确实科学依据表明食用螃蟹和流产的相关性。
而且要是螃蟹真能导致流产,无痛人流的广告是不是就要改一改了...
3、怀孕后真的不能吃的5类食物孕妈们可能听了很多类似“孕妇不能吃螃蟹”“孕妇不能吃羊肉”的饮食禁忌,其实真正需要注意的食物,只有以下5种:
(1)生的或者没有煮熟的食物
生的或没有彻底煮熟的食物,比如半生熟的牛肉、生鱼片等,很可能会被细菌、寄生虫等微生物污染,一定要煮熟才能吃。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有的孕妈特别喜欢吃溏心蛋,但是半生熟的鸡蛋可能含有沙门氏菌,建议孕妈还是要食用全熟的鸡蛋。
(2)没有经过消毒的牛奶及奶制品
没有经过消毒的牛奶及奶制品,可能会含有李斯特菌、布鲁氏菌,严重危害母婴健康,食用后可能会引起流产、死胎、新生儿感染等严重后果。
一般来说,国内正规超市售卖的牛奶都是经过巴氏消毒或高温消毒的。
但是,选购奶酪的时候要注意,有的进口软奶酪是用没有经过巴氏消毒的生奶制作的,尽量避免购买。
(3)含酒精的饮品
酒精是目前有证据的致畸物。
孕期喝酒,可能会造成胎儿酒精中毒综合征(FASD),影响胎儿的大脑发育。因此,不管是什么酒,怀孕后,孕妈都要尽可能地避免喝酒,包括含酒精的饮品。
(4)高汞含量的鱼类
孕妈注意,日常饮食要选择汞含量少的鱼类,避免汞蓄积。如果孕妈的饮食中含有过多的汞元素,会损害胎儿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
含汞比较多的鱼类主要是体型较大的肉食性海鱼,比如金枪鱼、鲨鱼、剑鱼、旗鱼、金目鲷、大王马鲛鱼等,要注意避免食用。
(5)含糖量高的食物
特别爱吃甜食的孕妈要知道,怀孕后,母体糖代谢能力会变差,吃甜食要有所节制,避免影响血糖,患上妊娠期糖尿病。
尽量避免饮用含糖饮料,少喝果汁,少吃油炸的高糖高油食物。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故事情节纯属虚构,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